她来自台湾,曾是亚太区一家大型外企的CFO,在商场叱咤风云,却因为担心自己做高管的方式太企业化太公式化从而不能与同学们好好的沟通,于是特地去上海创问教练中心修习进化式教练课程,为的是能让自己以年轻的方式与年轻人沟通;
她在上海的常住地是浦东区,在刚加入杉树时听说松江区缺导师,怀着“那里缺人我去哪里”的念头,毫不犹豫的就答应负责松江区导师内容。哪怕那个时候的她,还不清楚松江区在哪里,还没意识到浦东与松江,是上海的最东北角与最西南角的距离。然而就是这么远的距离,一学期的七次活动,她也未曾有一次缺席;
她是上海积极参加活动的小杉树们最熟悉的大姐姐,导师活动,英语俱乐部,分区夏令营,上海杉树菁英成长班……她的身影闪耀在上海杉树的每一片活动场地;
她是外表看起来有一点酷酷的,内心却怀着对这群杉树孩子最炽热的爱的:
2016杉树公益冰火女神——Dora。
2014年7月,Dora姐与杉树公益的理事之一的史丽姐结识,第一次从史丽姐那里听“杉树计划”的名字。从陌生到熟悉到热爱并为之付出,Dora姐将自己加入杉树公益的渊源归结于“缘分”二字。
加入杉树基金是一种缘分。我没有特意的去找或者查有没有这样子的一个公益组织,后来机缘巧合下认识史丽,她是一个很有感染力的人。我记得那时候是2014年,第一次杉树夏令营,在浙江。我跟着他们去探班夏令营。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庞大的志愿者跟这么多的学生。很感动。很感动于这一群人的付出。学生们也很热情,一过来就给第一次见面的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每个人都来拥抱我。这跟我之前所在的企业里面的严肃气氛形成鲜明对比,在企业里,没有人会这样子给你一个拥抱。接着就是被慢慢的感染。那时候心里面有一个声音就是人生应该不只是打工赚钱,生命应该还有某种意义存在。那结合我自己的工作背景,就会想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them?”我应该有一些东西是可以贡献出来的。那就渐渐的开始接触杉树,开始做杉树志愿者。后来做得越多,了解得越多,就会越赞同这种理念。
谈起杉树计划的理念中的助学,是Dora姐觉得最重要的。因为这体现着这样一场公益行动,究竟是不是给同学们带来了切实的改变与成长。而在助学的环节中,最最关键的环节,就在于同学们自己。
我们杉树的同学,不管你来自于什么样的成长环境,这个社会给大家的机会都是一样的。机会是在自己的手里,当你进入大学的那一刻,世界对你就是打开大门的。那杉树计划提供同学这么多的机会,这是非杉树生所享受不到的。我们说这是机会也好,或者说这是一种advantage也好。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的是除了学习成绩之外的你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你的工作态度,你对世界的好奇心,你对责任的承担,你做事情的仔细程度,杉树计划其实在这些方面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和机会,我们杉树的同学有很多超越其他同学的机会。重点就是我们的同学能不能把握这些机会,并且利用这些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让自己成长。如果你能做到的话,那你在踏出校门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远远超过你的同龄人了。四年的时光,1000多个日子,如果你好好利用的话,那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改变。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Dora姐姐说得最多的,就是杉树的孩子们,她杉树孩子们的爱,在她每一次活动的暖心陪伴中,在她对杉树生们的一个一个诚恳建议中,甚至,在谈及此次获得“冰火女神”称号的感想是,Dora姐姐说的,也还是孩子们。
我很感谢基金会这么用心,这么用心的关怀志愿者们,这么用心的做了奖牌。但对我来说,这个奖牌它唯一的意义在于,对我过去所做的事情的肯定。
我愿意投入杉树,是我希望原本跟我完全无关的孩子们,能借由我的投入能让他们有所不同。我们会相遇,一定是冥冥之中有某种缘分。当我们碰到的时候,如果我有机会,帮助也好、影响也好,我能做的部分,我就尽一份力。当我看到同学真的有因为我的原因在成长,在改变得很正面积极,就是我觉得超开心的时候。因为我所有的欢喜与坚持,都来自于你们。来自于杉树的小伙伴。
从台湾到大陆,变的是地球仪上的经纬,不变的是对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追逐;
从2014到2016,变的是外在年龄数据的层层叠加,不变的是内心热情洋溢星星之火;
从冰一样的外表,到火一样内心,变的是我们认知的深浅,不变的是你的坚持。
冰火女神,我们愿意走近,我们愿意陪伴,去触碰你酷酷外表下炽热的内心。